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音乐创作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Suno的V4版本以其卓越的音乐生成能力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中国的AI音乐大模型也在迅速崛起,与国际巨头展开激烈竞争。
一、国内AI音乐领域的三股力量
在Suno V3发布之后,国内众多大模型玩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以把握音乐行业的“ChatGPT时刻”。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目前仍在AI音乐大模型赛道上活跃的主要有三类玩家:
1、大厂派:以字节跳动旗下的海绵音乐为代表,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用户生成个性化音乐作品,提供多种音乐风格和创作工具,特别在中文歌曲生成方面表现出色。
2、新兴大模型厂商:昆仑万维旗下的天工SkyMusic,作为国内首个音乐SOTA模型,能够快速生成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其技术架构在音乐音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3、垂直赛道独角兽科技公司:趣丸科技旗下的天谱乐,作为全球首个多模态配乐大模型,不仅支持文生音乐、音频生音乐,还首创了图片、视频生成音乐功能,其多模态输入能力超越了Suno。
二、音乐大模型的持续进化
国内音乐巨头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也推出了X·Studio和启明星等产品,以追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尽管如此,他们在AI音乐上的投入和活跃度似乎不及上述代表性玩家。行业内普遍认为,AI应用是国内公司的优势之一,也是赶超国外大模型公司的机会。
趣丸科技副总裁贾朔表示,降低音乐创作的门槛,让普通用户体验创作乐趣,是天谱乐产品的价值主张。用户仅需输入一句话、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即可在1-2分钟内生成一首词曲结构相对完整的歌曲。
三、AI音乐创作的挑战
尽管AI音乐大模型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音乐版权问题,高质量的音乐生成模型依赖于高质量的音乐音频数据。今年6月,多家唱片公司对Suno和Udio提起诉讼,指控它们非法使用版权音乐训练AI模型。此外,音乐大模型生成的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版权归属问题尚无明确规定,给应用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另一个挑战是音乐的创意与情感。虽然AI可以生成具有特定风格和情感的音乐作品,但其创意和独特性仍然有限。行业正努力提升音乐大模型的创意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