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在该领域的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不仅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也为公众权益保护和技术规范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末附打包下载地址。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全球首部生成式AI法规
2023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球范围内首部专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规,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该办法明确了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要求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确保内容合法、真实,并保护用户权益。此外,该法规还强调了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要求服务提供者对训练数据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真实性和多样性。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规范算法推荐服务
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对算法推荐服务进行了全面规范。该法规要求算法推荐服务必须透明化,防止算法歧视和信息茧房的形成,同时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一法规的实施,有效遏制了算法滥用现象,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防范虚假信息传播
2023年1月10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正式生效。该法规针对深度伪造技术(如AI换脸、语音合成等)的应用,要求对合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并建立内容审核机制。这一规定有效防范了虚假信息的传播,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信任。
四、《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强化内容标识与溯源
2025年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正式施行。作为最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法规要求对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便于溯源和监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防止恶意篡改或伪造内容的传播。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工作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这些法规的实施,不仅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打包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0BN4dTZaAfRYzN0fDKbEw?pwd=yumi 提取码: yumi